
长期高压氧治疗,会有什么影响?
2024-10-12 15:15:09
长期高压氧治疗
小编在平常诊治过程中,有时会遇到患者或家属问“长期高压氧治疗,对我身体会产生什么影响?”,临床上或者对高压氧不太了解的人,也会有疑问。
今天小编就通过几篇临床研究,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
17例患者,男9例,女8例;年龄11~76岁。
重型颅脑损伤9例,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,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3例,SARS后股骨头坏死1例;
总计高压氧治疗100~170次。
高压氧治疗<100次;既往有急、慢性肝脏、胆囊疾患;既往有急、慢性溶血性疾病;治疗期间曾使用人血白蛋白;治疗期间曾使用严重损害肝脏功能的药物;治疗期间大量饮酒。
2 ATA,加压20~25分钟,戴面罩吸纯氧,吸氧2次,每次30 分钟,中间休息10分钟吸舱内空气,减压25-30分钟。
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前1~2个疗程连续高压氧治疗;治疗至3-6个疗程时,每个疗程间休息3~5天;6~10个疗程或以上时,疗程之间休息5-7天或每治疗4~5次休息2-3天。
经过3-10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,各个时间点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高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;
经过3~8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,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;
10个疗程全部结束后,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血清白蛋白增高原因:①高压氧治疗能增强肝细胞的能量代谢,增加白蛋白的合成,使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升高;②高压氧治疗对身体的消耗较大,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加强营养,保证热量供应。
谷丙转氨酶变化结果再次说明:长期高压氧治疗对正常的肝脏功能不但没有造成不利的影响,反而使少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下降,改善了肝脏功能。
19 例 患 者 中 男 性 11 例, 女 性 8 例, 年 龄11 ~76 岁。其 中 重 型 颅 脑 损 伤10 例,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 性 脑 病5 例, 一 氧 化 碳 中 毒3 例, 股 骨头坏死1 例。
总 计高压氧 治 疗 100 ~170次。
既往有急慢性肾脏疾患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。
2ATA,加压20~25分钟,戴面罩吸纯氧,吸氧2次,每次30 分钟,中间休息10分钟吸舱内空气,减压25-30分钟。
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。前1~2个疗程连续高压氧治疗;治疗至3-6个疗程时,每个疗程间休息3~5天;6~10个疗程或以上时,疗程之间休息5-7天或每治疗4~5次休息2-3天。
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血糖、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。经过3 ~10 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,血清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,其中第3、8 个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 义,第5、10 个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;
高压氧治疗后血糖、肌酐两项指标数值虽有下降,但与治疗前比较,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。
有学者研究发现,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后,升高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有了明显下降,其他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。分析其原因:高压氧治疗能增加肾脏组织的供氧和肾小球的滤过率,随着尿量增加,尿素氮和肌酐的排出量也有所增加,从而改善了肾脏功能。
总 之, 长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不会对患者正常的 血 糖、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。
重型颅脑外伤长期住院治疗患者16例,男10例,女6例;
年龄19~68岁。病因:车祸12例,摔伤或打击伤4例。
排除有急、慢性肝脏,胆囊疾患,溶血性疾病及治疗期间曾使用严重损害肝脏功能的药物者。
2.2ATA,加压时间为10~15 分钟,减压时间为15-25分钟,带面罩吸氧,稳压吸氧时间共60分钟,每2次吸氧中间休息5 分钟。
每天1次,10次为1疗程,每个疗程间休息2~3天,患者至少接受8个高压氧疗程。
高压氧治疗4、8个疗程后,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,重颅脑外伤残疾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降低,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较治疗前降低;
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高压氧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。
长期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.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。
摘要简介
高压氧治疗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的风险,包括患者在绝对压力≥2大气压下呼吸氧气时的癫痫发作。
本研究旨在确定癫痫发作频率并评估5分钟空气间断的临床益处。
对所有高压氧连续治疗的20年(1999-2018年)进行回顾性分析。检查病历以确定患者人口统计、合并症、高压氧适应症以及癫痫特征和时机。
在治疗方案中加入5分钟空气间断前后比较癫痫发作频率。
采用SPSS(版本24.0)进行卡方检验,P<0.05为统计学意义。
我们评估了188335次高压氧治疗(引入5分钟空气间断之前为74255次,而引入5分钟空气间断后为114080次)。
共观察到43次癫痫发作:在5分钟空气间断导入前为29次,5分钟空气间断导入后为14次(每10000次治疗为3.9vs1.2次)。
癫痫发作发生在加压后中位数57分钟(范围15-85)和高压氧治疗中位数21次(1-126)之后。
癫痫发作的患者正在接受以下治疗:糖尿病溃疡(n=11);急性外周缺血(ATPI)(n=6);非糖尿病溃疡(n=5);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(n=5);慢性难治性骨髓炎(n=5);放射性坏死(n=3);坏死性筋膜炎(NF)2例;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1例。与其他指征相比,急性外周缺血和坏死性筋膜炎具有相当高的相对癫痫发作频率。
5分钟空气间断可显著降低癫痫发作频率。
评估和定义适当的患者/治疗概况有助于将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的风险降至最低。
现实中,很多不了解高压氧或对高压氧有误解人员,均对高压氧治疗期间副作用-癫痫发作,具有误解甚至扩大严重性宣传。
本篇文章为2019年最新文献,小编通过多种途径未能获取文献全文,故只能和大家分享相关摘要。
通过此次文献可以看出:高压氧治疗期间,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是很低的,目前高压氧治疗稳压状态均有间断吸空气5-10分钟,按照文献结果在1万次高压氧治疗中仅有1.2次发作癫痫。
本文献,小编认为癫痫发作危险性增加的原因:(1)患者治疗压力在2个大气压以上,而平常高压氧治疗一般为2个大气压;(2)本文献治疗相关疾病一般治疗方案都会大于2个大气压,而急性外周缺血和坏死性筋膜炎治疗压力有可能在2.5-2.8个大气压,这种治疗压力会增加发病风险。(3)糖尿病患者有低血糖抽搐昏迷风险。(4)纵然是治疗压力增加发病风险,但无论是否加入吸空气中断5分钟,其发病率仍是很低的(每1万次,3.9次vs1.2次)。
首次发病2周以内突发性耳聋患者58例(男27例,女31例,年龄23-64 岁 )。
另选16例健康志愿者 (男10例,女6例,年龄18-61岁 )为 正 常 对 照 组 。
(1)高压氧前经过药物或其他治疗;(2)以往听力减退者;(2)年龄超过65岁者;(4)既往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血脂升高者;(5)所有入舱人员均无 HBOT 禁忌证,排除影响氧化应激指标的因素,禁烟酒10天。
将5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为药物治疗组32例和高压氧治疗组26例。两组患者均予扩管、营养神经、激素等药物综合治疗,高压氧治疗组同时行高压氧。
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例对照组6例。空白对照组志愿者入组后,舱内常压面罩吸入压缩空气60分,每天1次,每周5次,连续30次
2ATA,稳压吸氧30分钟X3次,中间间隔吸空气10分钟,每天1次,每周5次,连续30次。
高压氧对照组志愿者与突发性耳聋组同时行高压氧治疗。
小编说
1.高压氧治疗,目前在临床治疗是规范的,相关疗程制定,高压氧医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合适的方案,最大程度发挥高压氧有效性,减少高压氧治疗的副作用。
2.任何不重视高压氧治疗期间副作用的方法是不可取的,但任何不尊重事实,扭曲扩大高压氧副作用,也是不可取的。
3.高压氧,氧护人生,高压氧的规范治疗和精准治疗会越来越好,高压氧医学也会越来越丰富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VjjuLnr6QdP_RmNmvCPXPg
备注:该文献引用临汾市尧都区人民医院公众号,该文献中的图片引用原文/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