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压氧的“前世今生”,近400年科技飞跃的进阶之路

2024-10-10 11:01:45

1662年

高气压在医疗上的应用最早由希腊生理学者提出。

1795年

Beddoes首创吸氧装置,为高压氧医学奠定基础。

1834年

法国的Junod等制造出高压空气舱,使用202.6~405.2KPa的压缩空气治疗“肺病”。

1879年

Fontaine首次在高压舱内实施全麻下进行手术并获得成功。

1950年

Haldane使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(ACOP)获得成功。

1952年

Cross和Wangensteen使用高压氧治疗实验性肠梗阻有效。

1954年

我国海军医学研究所开展了用高压氧治疗减压病、肺气压伤以及缺氧症。

1956年

荷兰的Boerema在高压氧舱内成功地做了心脏直视手术。

1960年

Boerema在美国外科杂志上发表了题为“无血的生命”的论文,轰动世界。

1964年

福建协和医院院长李温仁建成了我国第一台高压氧手术治疗舱。

20世纪70年代

我国建成各种类型的大型氧舱,以供抢救、治疗、手术和科研之用。

2008年

第16届国际高气压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。

2011年至今

高压氧医学被广泛应用,逐步实现国产化和智能化。

目前,全球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已经非常的广泛。《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关于“高压氧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”的共识(2018版)》将高压氧治疗的临床适应症分为Ⅰ类适应证和Ⅱ类适应证,其中Ⅰ类适应证为32种,Ⅱ类适应证为49种。

而除了在医学上的临床治疗应用,微高压氧疗法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
微高压氧舱的适用人群

慢性基础病人群

中老年人群

运动健身人群

医美疗养人群

术后修复人群

神经性失眠人群

高海拔地区生活人群

微高压氧舱的应用场景

私人别墅——有氧保健、降低疾病风险、抗衰老;

高端会所——缓解压力、促进代谢、抗疲劳;

月子中心——产后修复、抗菌抑菌、增强免疫;

美容护肤——抗衰护肤、提高皮肤弹性和光泽;

康养机构——促进伤口愈合、病症辅助理疗;

家庭保健——提神醒脑,改善睡眠、醒酒等;

体育训练及健身会所——提高体能、恢复体力;

高原地区——增压补氧、改善缺氧、缓解高反。

除了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,微高压氧舱疗法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。研究发现,这一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抑郁、焦虑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压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问题。此外,微高压氧舱疗法有助于提高认知功能,预防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。它还在抑郁症患者中提高了生活质量,并减少了自杀率。

总结而言,微高压氧舱疗法是一项多功能的治疗方法,可改善身体健康、治疗慢性疾病、预防和治疗疾病、降低死亡率,同时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。这一安全有效的疗法将继续在医疗界发挥重要作用,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幸福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mfXMMj5OJP_s24XZgse2g

备注:该文献引用氧舱百科公众号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!

返回